(本文為《調陰陽.三稿》內容節錄)

 

我想啊,我大概不能夠算是「愛情」的忠實信仰者。

像許許多多的美國愛情電影,到最後,當男女主角確定了「我愛你、你也愛我」,而兩人感動得熱情擁吻的最後一幕,身為觀眾的我,總是會忍不住想:

「就醬嗎?他們的一切問題和摩擦就解決了嗎?人格的缺點都不必反省了嗎?從此就幸福快樂一生一世了嗎?」總覺得疑點重重,好像這個「快樂大結局」來得太廉價了一點。

會覺得,這種電影,好看歸好看,但好像終究是拍攝給「戀愛教」的信仰者看的。

 

「戀愛教」這個詞,我是跟一個叫よしながふみ(吉永史)的日本漫畫家學的。這位漫畫家,有一次就在講,她的某一部漫畫作品《我親愛的女兒們》(愛すべき娘たち)這本書中,有一個故事,是說一個非常善良的女孩子,一直以來的人生信念是「對人不可以有差別心」,而這樣的觀念,會讓她在談戀愛的時候產生障礙,因為她不能夠認同「我只喜歡你」或是「世上我最喜歡你」的這種感受,到最後這個女主角,選擇一輩子不結婚,因為這樣子,對她來說,才是沒有矛盾的生存方式。

而讓作者驚訝的是,有些讀者,對這個故事的評價竟然是「這是一個害怕愛情,所以得不到幸福的女人的負面故事」、「這是一個沒有能力去愛的女人的故事」……

於是,吉永史就說:會這樣想的讀者,是「戀愛教」的信徒,對於「非信徒的人」的人生故事,就會輕率地認為是「這個人無情無愛」。

 

從前在大學的時候,中文系的師長們,有不少人都很喜歡一個故事,那是中國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與她先生梁思成的故事:話說已經結了婚的林徽因,有一天忽然十分苦惱地詢問她老公梁思成的意見,因為她覺得自己喜歡上了另一個人,不知該怎麼做才好。而梁思成就跟她說:「妳如果覺得跟那個人在一起比較幸福,那就去吧,我會祝福妳。」那,林徽音就去跟她的男朋友說了這件事,她男朋友就說:「妳老公說得出這番話,代表他比我更愛你啊。」於是林徽因就留在老公梁思成身邊不走了。

我聽了這個故事,也覺得其中幾位主角的胸襟器度令人感動,有過一段時間,也常說起這個故事,算是我對這種「不求回報、不佔有」的愛情的憧憬。可是,聽我講這個故事的朋友,大部分都是「噓」我這個故事噓得一塌糊塗的:「梁思成這個人好『假』哦!他一定是根本不愛他太太才會這麼說!」、「愛情的本質就是自私的!天底下哪有什麼不求回報、無條件的愛!」

一開始對這種反應,我感到十分錯愕,近來經這個漫畫家這麼一說,我也才意識到:「原來自己周遭有那麼多的人,都是『戀愛教』的信徒!」

 

如果要說我們中國寫故事的人,比如說瓊瑤的作品,就是標準的寫給「戀愛教的信徒」看的。《還珠格格》裡面,小燕子再怎麼胡作非為,只要她是深愛著永琪的,她就是正義的一方,是不可以被責備的。

而金庸的武俠小說,則是多年以來,一直擺盪在「戀愛教」和「脫戀愛教」的選項之間:像楊過與小龍女,那是典型的戀愛教徒;對楊過而言,一切行俠仗義的活動,都不會比「和小龍女在一起」來得更重要。但是《笑傲江湖》的令狐冲就不太一樣,他最初對師妹岳靈珊的愛,是「戀愛教」式的,但之後對聖姑任盈盈,就偏向「脫戀愛教」式的。而到了《鹿鼎記》的韋小寶,就幾乎全是「脫戀愛教」的寫法了。

近幾年金庸對於自己作品的修訂,也一直在進行著「脫戀愛教」的活動:從前的版本,《天龍八部》的段譽對王語嫣,是「戀愛教」的;但是最新的修訂版,段譽卻會發覺到自己對王語嫣的迷戀,只是在追逐「神仙姊姊玉像」的影子,是一種「心魔」,最後決定放下對王語嫣的愛情,而娶了木婉清、鍾靈。《倚天》的結局,本來趙敏是張無忌的終極至愛,但新修版的結局,張無忌到最後都搞不清楚自己最愛是誰……

作者這些「脫戀愛教」的努力,看在原本是「戀愛教信徒」的讀者眼裡,恐怕也是要被「噓」之又「噓」噢?

 

我想,愛情,是人類會產生的很多種心理狀態的其中之一,姑且不要給它貼上正面或負面的標籤;但至少它並不是人類的唯一最高心境。我總覺得,還有很多心靈的境界,是有可能高於愛情的。

就像小朋友看的故事書《哈利波特》,即使最後哈利是跟榮恩的妹妹金妮結婚,我們也不能說他跟妙麗出生入死的交情,是比較淺薄、沒價值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